
6月5日上午
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
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
重庆专场
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胡衡华围绕
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
内陆开放综合枢纽
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"
作主发布
并与市委常委、秘书长
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新武
副市长郑向东、江敦涛
共同回答记者提问
发布人:
胡衡华 重庆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市长
陈新武 重庆市委常委、秘书长,市政府常务副市长
郑向东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
江敦涛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
主持人:
寿小丽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、新闻发言人
关键词:中欧班列
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:重庆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时间最早的城市,在班列运行的13年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?现在的国际局势日益复杂,特别是红海危机的持续,中欧班列作为物流大动脉的作用更加明显。请问,重庆中欧班列的开行班次未来会增加吗?装载的货物变化趋势有哪些?对重庆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?
郑向东:中欧班列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之下,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凝聚共识、合作共赢、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。目前,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。重庆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,已经累计开行了近16000列,发运货物130万标箱、运输货值超过了5300亿元。
我们判断,在国际贸易、国际物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未来中欧班列开行的班次和货运量持续扩大是确定的。这是因为——
在“硬联通”上,通道运输网络持续完善
目前开行的线路已经达到51条,可以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,并且与西部陆海新通道、长江黄金水道联动,基本实现了欧亚地区的全覆盖。
在“软联通”上,通道服务效能持续提升
我们全面推广快速通关、全程保险、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务,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,开展铁路运单金融服务等多项试点,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。
在“供应链”上,物流安全保障持续强化
近期,在国际海运航路受阻的情况下,重庆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217%和190%,展现了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的韧性和潜力。
在“需求侧”上,各方参与通道合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
中欧班列作为高效稳定的公共产品,已经成为最优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之一,“向海而生”的开放模式正在向“海陆共生”的开放格局转变。
我们认为,中欧班列对重庆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持续加大。因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,随着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日益密切,将会有更多的高品质国际商品进入国内市场。
因为开行线路越来越成熟,欧洲、中亚、东盟市场高效联通,跨境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加速交融,将会使重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。
因为产业生态也越来越好,沿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,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。比如,电子信息产业是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,中欧班列开行以来,我们累计运输相关产品超过10万标箱、货值超过了1800亿元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:未来中欧班列所搭乘的货物规模会越来越大安全股票配资平台咨询,货物品类会越来越丰富,贸易主体也将越来越多元,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。